律师文集

您的位置:主页 > 法治新闻 >

麻风病患者在孤岛独自生活三十年 憧憬回家

作者:即墨律师时间:2015-07-28 15:12 来源:www.yuncelawyer.com
36年前,16岁的麻风病患者陈宝福登上福建大屿岛接受隔离治疗。36年后,已康复30多年的他仍离不开这座孤岛。乡音未忘,故土难返。尽管他已是岛上唯一的“病人”。
 
除去经济上的拮据,疾病的污名也恍如一道无形的枷锁,陈宝福无房无地遭人冷眼,至少拥有安宁的生活和一片养活自己的土地。即墨市律师山东运策律师事务所主要从事:青岛城阳区律师、城阳离婚律师、城阳刑事辩护律师、即墨离婚律师、即墨刑事辩护律师等服务。麻风病早在15年前就在全球范围内被消灭。但消除该病的历史污名依旧任重道远。每位传染病康复者都应有两个人生,他们的第二个人生也要重新开启,应得到尊重。
 
当时麻风病院里聚集着长乐周边五个县的病人,每人每月由政府发放30斤大米和十几块生活费。后来大米没了,生活费则涨到了二十几块。每次煮饭,大家各自放米到碗里,再放入大锅一起蒸。岛上的日子枯燥而漫长。一台收音机,成为这30多位病人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。
 
新中国成立后,针对麻风病也尚无有效的医治手段。对于该病的防治,即是在全国范围内兴建诸多隔离点。病人经劝说或强制入住麻风院,接受隔离治疗。麻风病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,患者多伴有肢体、面部和眼睛残疾。谈及“麻风病”,人们普遍视之为污秽的绝症,恐惧不亚于今天的艾滋病。明清时期,不少麻风病患者被收容至深山或孤岛。
 

 
岛上的日子虽清苦,但病人间彼此同病相怜,让这个小社会从未发生争吵。年长的患者常会开导陈宝福,教他做人的道理。而他也为年迈的长辈灌水打饭,忙前跑后。唯一的恐惧来自夏秋时节的台风,麻风院屋顶的瓦片被风暴连片掀起,医院会及时派人修理。
 
不可否认,有大批康复的麻风病患者得以重返社会。但仍有许多既往的患者,被麻风的污名打上了深刻的烙印。他们被永久束缚在麻风岛这块曾经的世外桃源里。如果不考虑岛上种的龙眼树,如果外面没有歧视,还是很想回家,他计划一直住在岛上,直到走不动或摇不动船上的柴油机时:“买不来米和菜,就只能回去等过世咯。
 
曾有好心人捐助他两块太阳能电池板,加上自购的两块,四块电池板成为岛上唯一的发电装置。电池板将电储于电瓶,用时再将电器接上电瓶。可即便在光照最强的夏季,陈宝福的两块电瓶也仅能支持一台14英寸的彩电和风扇同时运行3小时。
 
他在一次采石时砸破了手,左手逐渐溃烂。尽管用了消炎药,也始终不见好转。他依旧带伤打石,直到坏死的指骨露出来,才将坏掉的半截手指拉断,以类似截肢的办法去除病,从左手到右手,从食指到小指,陈宝福双手除两个大拇指外,其余8根手指均相继感染。有的指头被他拔掉了三节中的一节,有的则被整根拔除。现在他将双手并拢,俨然两个黑黢黢的肉团。
 
也正是在这个时候,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在全球推广联合化疗。这是一种由氨苯砜等三种药物组成的疗法,可有效治愈麻风病。新疗法的问世,让麻风病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低传染性疾病,隔离制也逐渐被废。世卫组织宣布,全球于2000年消灭了麻风病。
 
外界的歧视也是他不愿返乡的重要原因。即便回去,许多村民也会远远地躲着他,更不会与他说话、握手,乘客也会因为他而换到较远的位置。孤岛于是成了陈宝福唯一的依靠,他有地种,有房住。唯一与他相伴的,是已故麻风病人的遗孀福强,对方也在岛上生活了30年。
 
虽然双手残疾,陈宝福还是在岛上栽种了成片的西瓜、红薯和玉米,并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。吃不完的蔬果被他送入市场出售。去年仅红薯,他就卖了两千元,他还在岛上养了14只山羊和40多只鸡鸭,以及上千颗龙眼树。这些共同构成他生计的来源。
 
去年春节,一直住岛的福强也回家过年了,岛上仅剩陈宝福一人。大年三十晚上,他煮了一碗米饭,吃罢又看了会电视,便匆匆睡下。像这样的春节,即墨市律师山东运策律师事务所主要从事:青岛城阳区律师、城阳离婚律师、城阳刑事辩护律师、即墨离婚律师、即墨刑事辩护律师等服务。他已不知过了多少个。有人劝他找个老伴或领养个孩子,但他总是摇头:“我是五保户,想不了这么多咯。”
 
据中国疾控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数据,2014年全国新增麻风病历已降至823例,现症病例也持续降至4000例以下。现今的麻风患者通常与医生建立点对点的联系,在家服药一两年就可康复,而不必被人知晓病情。所有治疗费用,也由国家承担。

即墨市律师山东运策律师事务所主要从事:青岛城阳区律师、城阳离婚律师、城阳刑事辩护律师、即墨离婚律师、即墨刑事辩护律师等服务。运策律师事务所真诚为城阳区、即墨市两地百姓提供律师咨询服务。